1946年配资平台注册,蒋介石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,忽视了和平的呼声,鲁莽地对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的军事进攻。
面对蒋军的进攻,延安早已预见了这种局面。在积极争取和平的同时,我方也未曾放松警惕,早早指示各解放区做好充足的军事准备。尽管蒋军的进攻一开始显得气吞万里,但随着我军进行战略性撤退,敌军逐渐暴露出其进攻的盲目性和不协调性。起初,蒋军在我解放区内肆意横行,气焰嚣张,然而很快他们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,无法自拔。经过一年多的激烈交锋,我军依托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丰富的内线作战经验,逐步把蒋军拖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。蒋军经过几轮惨痛的军事检讨,最终意识到他们的失败根源在于进攻力量的分散,没有形成有效的重点突破。痛定思痛后,蒋介石决定在1947年集结强大兵力,集中精力攻打山东和陕北这两大战略要地。
在山东战场上,胡琏、邱清泉等蒋军王牌部队被调集到前线。面对蒋军的强大压力,陈毅和粟裕决定不等敌人先发制人,主动出击。他们将华东野战军分成东线和西线两大兵团,计划先发制人,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,尤其是在泰州地区布置围点打援。
蒋军的整编72师成为陈粟计划中的主要打击目标。为了解救72师,胡琏的整编11师被紧急调往增援。此时,如何阻止胡琏北上的增援成为关键一役,陈粟首长也因此面临艰难的决策。
展开剩余80%值得注意的是,胡琏的整编11师是蒋军中的精锐部队,一直是陈诚的土木系在战场上的“杀手锏”。经过淞沪、石牌和湘西等激烈战斗的锤炼,11师的战斗力异常强悍。加之装备了大量的美式武器,战斗力堪称爆棚,不容小觑。而且,胡琏在与刘邓的多次交锋中也几乎未曾失利。因此,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理位置来阻击这样一个强敌,显得尤为重要。
经过多番研究,陈粟决定将白马关作为阻击点。白马关地形复杂,四周险峻,是胡琏北上泰安的唯一通道,极为适合我军设伏。它背靠黑山和天台山,封锁这两座山的要隘,就能彻底切断敌人的进攻路线,形成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之势。
得知胡琏整编11师北上增援的消息后,陈粟立即下令许世友带领第9纵队前去迎敌。许世友作为华东野战军中的虎将,战斗力堪称卓越,曾与各路敌军交手,经验丰富,不畏强敌。由于白马关距离我军根据地较远,许世友决定让9纵2营在参谋长邹德普的带领下,以最快速度急行军,争取在敌军到达前抢占白马关,确保阻击任务的成功。
1947年4月23日凌晨,9纵2营抢先占领了白马关,而此时胡琏的前锋部队距离白马关不足10公里。为了确保阻击战的胜利,2营随即在黑山和天台山等险要地段构筑防御阵地,部署兵力,准备迎敌。具体部署是,4连负责把守黑山,机炮连在山顶配置,以随时封锁敌人的进攻通道,5连则作为预备队,准备应对突发状况。
其中,黑山成为2营防御的重中之重。4连作为“神枪手连”,以连长魏来国为首,战斗力格外强大。魏来国自参军以来便苦练枪法,曾单枪匹马与敌人交战,屡次击毙敌军数十人,在部队内外享有极高声誉。许世友曾特意号召全军学习魏来国的枪法,提升部队整体作战能力。
然而,面对胡琏整编11师这种装备精良、战斗经验丰富的部队,魏来国知道,单靠强大的枪法和精准的射击远远不够。在黑山这片充满杀机的战场上,4连将要面对的,是一场生死决战。经过深思熟虑,魏来国决定采取一种出其不意的战术,尽力打击敌人的气焰。
为了确保首战打击敌人的锐气,魏来国特意指派2排长带领一班士兵隐蔽在山前,埋伏敌人。就在敌人探路时,2排长带领队伍突然开火,打得敌人措手不及。经过一番短暂的交火,敌人暂时撤退,但很快便迎来了敌军的猛烈空袭。面对敌机的轰炸,魏来国早有准备,将部队安全转移到事先构筑好的掩体中,成功避开了这次轰炸。
敌人轰炸后,试图利用空袭后的混乱占领山头。然而,他们没有预料到,4连的战士们早已返回阵地,做好了迎接敌人最后一搏的准备。在敌军接近时,魏来国下令手榴弹连环爆炸,敌人顿时陷入混乱,前锋部队的冲锋被彻底击溃。几番激烈的交战后,敌军最终被击退。
魏来国凭借超凡的战术和精准的枪法,成功将敌人阻挡在白马关外,并消灭了大量敌人。在这场阻击战中,魏来国一共击毙敌人110人,创造了125发子弹打掉110敌人的惊人记录。最终,4连在黑山阵地上坚守了数日,成功击退了蒋军的多次进攻。
战斗结束后,4连全体官兵荣获集体一等功,魏来国也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。陈毅在延安开会时,专门汇报了魏来国的事迹,毛主席也为其点赞,称赞他:“一个人就消灭敌人一个连,了不起,了不起啊!”
这场战斗的胜利,不仅展示了我军的英勇与智慧,也体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东方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